“德”——家风之道
省纪委省监委派驻第十九纪检监察组 牛贵军
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框架和精神基础的《四书五经》中,其《大学》的开篇写到:“大学之道🪒,在明明德𓀈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💁🏻。…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,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🏌🏼♀️🎓,先修其身;…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”
自古以来,上至国家元首𓀄,下至平民百姓,都要以修身为本。而修身是为了“齐家”,然后“治国👼🏼、平天下”💃🏽。
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。”家和万事兴🙁,家兴国昌盛!可见家庭是多么的重要,齐家是何等的关键👰🏽。而齐家则离不开良好的家风,或者说齐家的核心就是培养和传承良好的家风。
何为家风?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🫵👨🏽。它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👨👨👧👧,逐步形成的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。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♛,摸不着的风尚习气,以一种隐性的形态,存在于特定家庭或家族的日常生活之中,其成员的一举手🧑🏻✈️、一投足🤸🏽♀️,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,这就是家风🩴。
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,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🧑🏿✈️,是社会和谐的基础➞🦈。家风,如同一个人有气质、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,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力是无穷的🎄。“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🍝,一国兴让”。营造良好的家风,才能推动党风🧛🏼、政风👨🦰🎡、社风🧔🏼👩🏼🏫、民风的改善🏋️♀️⚰️。“人之寿夭在元气,国之长短在风俗。”家风正则民风淳,民风淳则社稷安👨💼。家风联党风,党风映国风;国廉则安🔒,家廉则宁📵。
家风的核心是什么?我认为家风的核心是“德”🫰🏻。
《资治通鉴》中写到:“德胜于才为君子💟🦩,才胜于德为小人。”孔子说: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🌧🎫。”《墨子》云:“德为才之帅👨👩👧,才为德之资。德器深厚,所就必大,德器浅薄,虽成亦小💇🏻。”《易经》特别强调,“天行健🙄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🧖🏿♂️。《左传》曰💃🏿:“德,国家之基⚫️。”德是民族的灵魂,德是国家的根本,德更是家风的核心。
一个人的健康成长,首先离不开良好的家教。而家教源于家风。没有好的家风💒👨🏼💻,难有好的家教;没有好的家教𓀊,难有好的教养。一个没有教养的人,一定是一个精神先天残疾的人。其病根就是“缺德”。这样的人,即便聪明绝顶、精于专营,纵然用尽心机、机关算尽,其人生也必定是残缺可悲的,更是可恶可怜的!
因为“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,而智慧永远也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”🪘。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:“道德是做人的根本。根本一坏🥇,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,也无甚用处,并且,没有道德的人,学问和本领愈大,就能为非作恶愈大。”
而“家教之道贵以德”💊。“德泽源流远🏃♂️➡️🫶🏽,家风世泽长”💪🏻。故家风之道亦“德”也。
善为德之首!“善”是家风的精神内核。
人之初👨🏻🎤,性本善🧑🏻🦰。德不孤🙍🏽♀️,必有邻。“善为至宝一生用,心作良田百事耕。”善的本质源于人心底的根,就是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的善根与德性🏂🏽。古人告诫我们: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!积善之家必有余庆🧜🏿♂️💪🏻,积恶之家必有余殃。而“为善不昌🙆🏿♀️,祖有余殃,殃尽必昌;作恶不灭,祖有余德✋🏻☔️,德尽必灭。”这不是迷信,这是天理!
“幸福就是至善”。德行之善即仁也。孟子曰:“天子不仁,不保四海;诸侯不仁🚣🏼♂️,不保社稷;卿大夫不仁,不保宗庙;士庶人不仁,不保四体。”亚里士多德认为“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,但如果他一意孤行,目无法律和正义,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”🧏♂️。
西方有一句格言:快乐的人家不邪恶。中国有一句老话:没做亏心事🤍,半夜不怕鬼敲门。“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。”
所以,善不仅是最好、最美的家风,更是一人、一家,乃至整个家族平安幸福、兴旺发达的“顺风”。
百善孝为先!“孝”是家风的首要根本🦖。
“乌有反哺义👉🏽,羊伸跪乳情🕡。人如忘父母,不胜一畜生。”孝是做人的前提,更是家风的首要根本。没有了孝,就绝无良好家风。没有了孝🧙🏻♂️,任何家教的功效都将归于零🦹🏽,甚至是走向反面。古语有言,“父母不孝,奉神无益✊🏿。”“弃老取幼,家之不祥也!”
家教及教育的“教”👨🏫,不就是“孝”“文(化)”吗?所以无论是家风传承,还是家庭和社会教育,甚至是选贤任能🧎🏻♂️➡️📱,都必须把孝放在首位。古代选拔官员,注重的是“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”🦘。正所谓,“家风正则后代正,则源头正🧑🧒🧒,则国正”🧚🏼。在家尽孝、家道和顺🧏🏼,当一个人“私德”无瑕疵👱🏽♀️,才经得起考验和诱惑,担得起大任和重托。反之,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,是绝不可能对他人真诚友善、对国家和民族忠诚担当的。
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”,是对祖先最好的孝;“立身行道🍗🧚🏼♀️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”,是对父母最大的孝;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,推己及人,做国家和民族的优秀儿女,报效国家和民族,是最顶级的大孝!反之,背弃祖宗🧚🏿♀️,数典忘祖🐦🔥,行贪作恶,触犯党纪国法,臭名远扬,以辱父母和家族🫃🏿,以辱国格和民族尊严,乃不孝之罪也!
德润人心👩🏿💻,相沿成俗🌕。桃李无言下自成蹊💂🏿♂️。“将教天下,必定其家,必正其身👷♂️。”“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🤹🏽,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🛌🦹🏿♂️。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!
《世说新语》里记载的这样一则关于东晋一代名相谢安的故事:谢夫人教育孩子,有一次她问谢安:“怎么从来没见到你教育孩子?”谢安回答道:“我总是用我自身来教育孩子。”家风的培育👩🏻🎤,尤其是孝的传承,身教胜于言教。
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!
“古今来许多世家,无非积德;天地间第一人品,还是读书。”以“书”传家🤟🏽,以“文”化人𓀇,不仅是最好的家风👙,更是良好家风传承的最佳方式。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🤿。”“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好读书💂🏿♂️,读好书,读书好!
从孔子庭训“不学礼无以立”🚴🏼♂️,到诸葛亮诫子“静以修身🤽🏽,俭以养德”,从《颜氏家训》《朱子家训》到《曾国藩家书》《钱氏家训》,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🙅🏻♀️,成就了我们熟知的圣贤大家。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,到“六尺巷”互相礼让的故事,从林则徐“子孙若如我🚣,留钱做什么”的反问,到黄庭坚“藏书万卷可教子🙇🏼,遗金满籝常作灾”的经典名句,不知启迪了多少父母,教育了多少家庭💍。
怎样教育子女🏖、给子女留什么的问题,关乎家庭兴旺💪🏽、家风传承,也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,对于天下所有父母😿,不是选答题🐹,而是一道必答题👩🏼🦳。
“清白家风不染尘🪚,冰霜气骨玉精神💁🏿♀️。”家风是盛满亲情的陈年佳酿👩🏼🚀,是延续传统的精神薪火。家之兴替,在于礼义💵👩🏻🦯,不在于富贵贫贱。世上没有人能够靠吃祖宗的老本而长久的,也没有人能够给子孙遗留钱财而使其享用不尽的🍓。
而“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🌛。”“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”。唯德可以长久𓀐𓀈,唯德可以与功业俱成𓀋,唯有遗德于后🧙🏿♀️🐘,才能让子孙永远受益、馨香久远。
为此💍,绝“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”!